“郡县治,天下安;郡县富,天下足”。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,也是区域发展的基石,历来是城市发展竞争的“必争之地”。 在向重大项目建设和营商环境优化发起攻坚之后,最近,淮安又将注意力聚集到县区园区高质量发展,势要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谋求新跨越,实现大发展。 就从最新的大动作来看,5月6日,淮安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,专题听取县区(园区)“对标找差、补短强特、创新实干”行动方案汇报,运用集体智慧和力量帮助各地进一步理清思路、找准定位、聚焦重点、推动发展。淮安县区园区发展的思路和路径也逐渐清晰。 敢于在全省、全国去竞争 目前,淮安下辖的县有3个,另有4个区、4个园区,这些县区、园区在淮安发展大局中地位特殊,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。去年,淮安95%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量、70%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量来自县区、园区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、应税开票销售等指标增量则全部来自县区、园区。 从一季度的“成绩单”来看,淮安经济恢复的速率加快。 淮安市县区(园区)“对标找差、补短强特、创新实干”行动方案汇报会管伟法摄 看增速进度,淮安基本实现“开门红”。主要指标增幅全部实现两位数增长,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、进出口总额、实际到账注册外资、工业用电量等指标增幅超40%;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,个市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占年度计划的32%,超序时7.1个百分点。 “开门红”来之不易,但在淮安市市长陈之常看来,“红”的质量还不够。他提醒淮安干部,要清醒认识到,一季度指标增长是建立在去年同期受疫情影响大幅下降的基础上,重大项目招引、建设差欠序时较多,具有较强引领性、带动性的项目不多。 管伟法摄 从全省排名看,有喜也有忧。省反馈的18项主要指标增幅,淮安有8项排全省前三,有5项排苏北第一,但也有少数指标排名不理想; 从县区情况看,进展不够平衡。规上工业增加值指标增幅,县区均跑赢市平均水平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,6个县区超市平均水平;地区生产总值、工业用电量、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,5个县区超市平均水平。但少数县区规上固定资产投资、规上工业投资增幅,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。 江苏经济强,离不开强县强园区的有力支撑。而就淮安来说,县区和园区平台对全市高质量发展支撑不足。陈之常坦言,与周边市相比,县域经济发展不足、园区平台活力不强,是制约淮安高质量跨越发展的突出“短板”,全国百强县淮安至今榜上无名就是一个重要体现。 “‘十四五’时期,是推动淮安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关键期,要打造‘绿色高地、枢纽新城’,建设长三角北部重要中心城市,赢得新一轮发展‘比学赶超’,迫切需要我们尽快把县区经济、园区平台做大做强。”陈之常道出问题的关键所在。 直言挑战,当然不是要悲观迷茫,而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谋求突破之策。 “瞭望君”注意到,上个月,淮安召开“对标找差、补短强特、创新实干”高质量跨越发展总结动员大会,就提出“壮丽东南第一州”必须靠经济实力作支撑,到“十四五”末要实现“两个前移”。其中有一个就是总量排名前移,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,进入全国城市GDP百强榜前50,经开区国内排名进入前50、省内跻身前10,高新区综合排名进入全国百强,农科园创成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,实现百强县零的突破。 淮安市“对标找差、补短强特、创新实干”高质量跨越发展总结动员大会管伟法摄 而实现这一目标,就要精准绘制“对标找差”的清晰路线。 陈之常说,首先在“立标”就要体现追求,从思想上跳出来,进一步解放思想,提升胸怀、眼界、格局,跳出自己的“一亩三分地”,从全市、全省乃至全国的大格局中去思考、谋划本地区发展,敢于在全省、全国去竞争。 此前,在“对标找差、补短强特、创新实干”高质量跨越发展总结动员大会上,淮安要求各县区和园区在省内外分别确立追赶目标和对象,在对标找差的基础上明确补短强特的方向和重点,在全国全省相关考核、全国百强县(区)等方面提出具体进位争先目标,制定时间表、任务书、路线图。各县区、园区主要负责人要将主要精力放在抓招商、抓项目、抓高质量发展上。 这次会上,淮安各县区园区也亮出自己的追赶目标和行动方案—— 淮安经开区当好全市改革开放“先行军”,增强承载力和竞争力,确保国考进前50、省考进前10。 清江浦区拿出主城区的担当和作为,建设高品质现代化中心城区。 淮安区对标泰州姜堰区、宁波奉化区,到年力争进入全国百强区、淮安开发区省内排名提升20个位次。 淮阴区建强用好“国字号”平台,打造长三角城乡园融合发展示范区,确保淮安高新区综合排名进入全国百强。 洪泽区坚持工业强区和旅游富民“双轮驱动”,建设长三角知名旅游目的地。 涟水县建好淮安中心城市副中心,建成全国百强县。 盱眙要加快建设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,打造宁淮合作“桥头堡”,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。 金湖县以“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”建设为统揽,打造绿色转型典型和长三角“后花园”。 淮安工业园区围绕“打造千亿级、争创国家级”目标,建设产城融合都市产业园。 生态文旅区对标无锡锡东新城商务区,打造枢纽门户展示区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。 宁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挥宁淮合作桥梁纽带作用,导入更多具有南京元素的资源和产业,打造承接南京现代服务业的示范区。 不过,确定追赶对象,制定比学方案,还需要充分考虑计划是否可行、方法是否得当、措施是否有力、目标怎样实现。陈之常提出,“对标”要务求精准,“达标”要见效行动。 白马湖生态旅游景区张和生摄 这一轮对标找差核心是破除思想偏差,在发展理念、发展思路、发展举措、保障机制方面有实实在在的措施,关键要落实到行动中,体现在工作作风和工作细节上,特别要把动力机制、监测机制、反馈机制、保障机制设计好,尽可能作出科学、周密、前瞻的安排,把行动方案变成具体的发展成效。 让短板不短、特色更特 明晰发展方位后,更需找到优势、短板和差距,针对性发力。 对此,淮安明确,要坚持以系统思维推动“补短强特”,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、顺应时代要求的高质量跨越发展之路。 “‘短’和‘特’都不是绝对的,短板做好了就可能成为特色,特色中往往也会存在一些短板,只有辩证认识和把握‘补短’与‘强特’的关系,才能实现有效转化和提升,把‘补短强特’文章写得更加出彩。”陈之常分析说,一方面,要正确识短,敢于揭短,善于补短,让短板不短。另一方面,要善于抓亮点,显特点,各唱各的“拿手戏”,各打各的“特色牌”。具体到各县区、园区就需要因地制宜、辨证施治,让短板不短、特色更特,全面提升发展水平。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伟法摄 但“补短强特”不能脱离发展的现状和基础,不同发展能级所体现的“短”和“特”的内涵也是不一样的。 “就如同竞技比赛,如果一个选手连参赛的资格都没有,不能和别人站到同一条赛道和擂台上去展示和比拼,谈‘补短强特’是没有意义的。”陈之常说,要在整体把握中抓住共性、协同推进,把增强自身综合实力作为前提性、基础性工作来抓,筑牢产业发展支撑,做强城乡发展载体,践行为民发展宗旨,以整体实力的提升为“补短”创造条件、为“强特”提供支撑。 强实力的同时,更需要在重点把握中聚焦关键、攻坚突破。 而这个重点,就是生产要素,推动“补短强特”和高质量跨越发展,必须抓住要素这个关键,解决好“人”“地”“钱”“技术”“数据”等要素问题,以市场化思维和手段集聚、配置要素,实现要素集聚量质并升、配置更有效率。 比如,“人”的问题。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人口吸附力,吸引劳动力特别是年轻劳动力回流集聚,加快由“拼福利”向“拼服务”“拼前途”转变,真正把人才争过来、聚起来、留下来。 “地”的问题。用地不能通过无限增量来解决,必须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上下功夫。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,重点抓好存量土地盘整,严格控制园区用地准入。 “钱”的问题。壮大财力、挖掘潜力,坚持“开源”与“节流”双管齐下,“扩量”与“提质”双向发力,让有限的“钱”撬动更多的资本、办好更多的事。 “技术”的问题。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,优化创新环境,激发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活力,完善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方式,促进技术与资本深度融合,切实提升区域创新能力。 “数据”的问题。建强数字基础设施,加快数据转化运用,赋能产业转型,深化数据治理,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。 要对经济发展更“上心” 县区园区发展得好不好,固然有客观条件、基数等等影响,但也与经济抓得紧不紧、实不实、活不活有关。对经济发展是否“上心”,在主观上是否充分用力,这是淮安干部需要不时提醒自己的问题。 淮安庆鼎精密电子错层柔性线路板项目现场 而其中,尤其要发挥“车头”作用,淬炼“创新实干”的鲜明特质,把一地一域治理好、发展好。 陈之常认为,作为县区、园区的领路人,必然要有“立一域而谋全局”的大格局,用前瞻性眼光、系统化思维谋划推动地方发展。 具体来说 宏观层面,要深刻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、新矛盾深刻变化,把本地区发展放在历史的、区域的纵横坐标系中找准所处位置,全面审视面临的多重战略叠加机遇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、区域竞争加剧等挑战,通盘考虑、统筹谋准发展定位、目标任务,以此引领干群思想、统一干群行动。 中观层面,要加强中央和省市产业规划、改革计划、扶持政策等研究,积极向上对接争取,实时优化本地配套措施,做好规划计划承接落地,从而实现借梯登高、借力发展。 微观层面,要善于选择阶段性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,主抓一批改革发展最迫切、人民群众最期待的重大产业项目、重点改革事项、重要民生工程,建立健全促进产业转型、项目建设、人才集聚、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制度机制,以上率下、以规导行,带领干部群众齐心协力、一以贯之促发展。 县区、园区党(工)委书记作为地方改革发展“领头雁”,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关键作用,走在前列勇担当,带头攻克一批改革攻坚期、深水区的难点问题和发展中的“硬骨头”。 同时作为“一班之长”,要搞好全班团结特别要注意尊重班子成员、尊重老干部、尊重一起干事的人,抓好班子带队伍,把力量拧成一股绳,把劲儿往一处使。 不知不觉间,五月来临,夏季开启,全年时间余额不足三分之二,“十四五"开好局任务更加艰巨。夺取“双过半”,淮安排出任务书。比如,加快重大项目建设,排定的个市重大项目,力争上半年全部开工复工、完成投资超亿元;个中心城市建设项目,确保上半年开工率达80%。 “对标找差、补短强特、创新实干”,这12字传递出淮安重现“壮丽东南第一州”辉煌的雄心,寄托着这座城市突破县域经济、园区经济的期待。相信淮安一定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赛场上,埋头实干,全心办好自己的事,成就新的城市荣光。 来源:北京西路瞭望
|